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信息资讯>>最新资讯>>文章内容
瞄准课标齐思考 躬耕践行再出发——记课程教材研究所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研究项目常州实验区活动(7)
信息时间:2024-04-28     阅读次数:

石本无华,相击而发灵光;水本无波,相荡而起涟漪。一场相遇与对话,伴随着永不停歇的思维碰撞,每一次碰撞都会有一份新的收获。

为进一步落实新课程理念,提高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探索高效课堂,同时也为了大力推进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组织的“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研究项目”,将新课标理念落实到教学实践,423日上午,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常州实验区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研究活动在江苏省武进高级中学拉开序幕。本次活动由江苏省武进高级中学主备《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我市组织各高中校化学教师积极参加了本次线上磨课活动,江苏省武进高级中学丁鸣和李扬两位老师陈述了本节内容的设计思路,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陈颖老师和北京教育学院何彩霞老师对两位老师的教学设计进行了细致的点评和指导,市教科院金剑锋老师全程参与并主持活动。

 图片1.jpg

首先,丁鸣老师和李杨老师以课程标准和教材为指导介绍了自己的教学设计。丁老师从情境线和任务线两个维度介绍了自己教学设计的环节。一、原电池模型的构建。情境线包括:如何在古代造电池?情境中利用哪一个氧化还原反应?古代没有单质锌怎么办?古代没有硫酸又如何?任务线包括:探究电池中“电能”来源,如何让看不见的电子定向动起来,总结构成原电池(电子定向移动)的条件。二、原电池模型的应用,在学生了解构成原电池条件的基础上,引发学生对如何在古代造电池的思考。

 图片2.jpg

李老师在丁老师的课程前提下继续探究古人造电池的想法和改进的思路,对原电池的发展历史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同时提出了原电池不断改进电池的方法。

 图片3.jpg

项目指导专家陈颖老师、何彩霞老师针对两位老师的教学设计进行了相应的指导。何老师指出,课标是制定教学目标的重要依据之一,教学目标引导教学活动的开展。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思考教学目标是否体现出课标要求,并且以课程标准的内容要求为导向,细化教学目标,思考教学目标与教学活动的一致性与匹配性。同时何老师对两位教师的教学设计进行了逐一分析与点评,并给出了一些具体可行的建议。陈老师提出要以“学生中心”的站位理解“单元”,从情景线、任务线的维度布置有挑战性的任务,建立模型,应用模型。陈老师将本节教学目标聚焦在“能”字之上,提出了四点突出:板书设计结构化要突出、模型认知要突出、必做实验要突出、要素功能化要突出,其中点明了电子、反应、定向移动以及装置对内外电路和电极的条件要素,要使模型外化,才能更深一步的使模型立体化。最后陈老师以“Cu-Zn原电池”为例,介绍了具体的原电池课程的设计思路:从原理上看,原电池的本质是氧化还原反应,两个反应分开进行形成闭合回路从而产生电流,因而在课程设计中要从氧化还原反应中的反应物角度出发研究电极,电子怎么转移呢?电极和电解质溶液正好充当这个媒介。又是如何转移的?还原剂在负极失电子,氧化剂在正极得电子,电子在闭合电路中的定向转移从而形成电流。两课时从认识电池到设计电池,完成能力的进阶,从而体现大单元教学设计理念。

 图片4.jpg

两位老师细致到位的点评给听课的教师们带来了许多感悟,纷纷表述了自己的认知和感悟,讨论热烈。单元教学需要讨论交流、合作创新,也需要在研究与实践中更加深刻,实验区学校的化学教师们定会发挥出专业素养解决问题,为基础教育改革贡献力量。

专家们角度新颖、理念先进、方法科学、经验丰富、站位高远,使参与学习的全体老师既有理念上的洗礼,也有理论上的提高,既有知识上的积淀,也有技艺上的增长。此次备课指导活动可谓是“及时雨”,为今后教师在教学设计方面指明了方向。化学课程越来越多地关注生活实际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影响,化学教学评价正经历从知识取向、能力取向、实际应用取向到科学素养的多元取向的转变。今后我们将继续以“新课标”为导向,紧跟时代步伐,深入学习,深研理念,落地课堂,俯身耕耘,助力学生成长,培育时代新人。

附件下载:

    主办单位:常州市教育学会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紫荆西路6号   电话:0519-86695189   邮编:213016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网站管理


    打开微信扫描二维码
    关注"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微信订阅号